进入高中后,不少新生有如此的心理落差,比自己成绩出色的大有人在,极少有人注意到我们的存在,心理因此失衡,这是正常心理,但应尽快进入学习状况。智学网高中一年级频道为正在好好学习的你整理了《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化学要点整理》,期望对你有帮助!
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化学要点整理
1、硫酸根离子的检验:bacl2+na2so4=baso4↓+2nacl
2、碳酸根离子的检验:cacl2+na2co3=caco3↓+2nacl
3、碳酸钠与盐酸反应:na2co3+2hcl=2nacl+h2o+co2↑
4、木炭还原氧化铜:2cuo+c高温2cu+co2↑
5、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:fe+cuso4=feso4+cu
6、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:cacl2+na2co3=caco3↓+2nacl
7、钠在空气中燃烧:2na+o2△na2o2钠与氧气反应:4na+o2=2na2o
8、过氧化钠与水反应:2na2o2+2h2o=4naoh+o2↑
9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:2na2o2+2co2=2na2co3+o2
10、钠与水反应:2na+2h2o=2naoh+h2↑
11、铁与水蒸气反应:3fe+4h2o=f3o4+4h2↑
12、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:2al+2naoh+2h2o=2naalo2+3h2↑
13、氧化钙与水反应:cao+h2o=ca2
14、氧化铁与盐酸反应:fe2o3+6hcl=2fecl3+3h2o
15、氧化铝与盐酸反应:al2o3+6hcl=2alcl3+3h2o
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化学要点整理
1.原子概念
原子: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。
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。比如少数非金属单质;金属单质;稀少气体等。
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;原子虽非常小但也有肯定水平。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“原子”的观念。但没科学实验作依据,直到19世纪初,化学家道尔顿依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,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。
2.分子是维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。
构成物质的每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,分子只能维持物质的化学性质,不维持物质的物理性质。因物质的物理性质,如颜色、状况等,都是宏观现象,是该物质的很多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,并非单个分子所能维持的。
最小;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,而是;维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;
3.分子的性质
分子水平和体积都非常小。
分子一直在不断运动着的。温度升高,分子运动速度加快,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。
分子之间有间隔。一般说来,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距离较大,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。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,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,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。
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,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。大家都有如此的生活体验:若口渴了,可以喝水解渴,同时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,这就说明:水和冰都具备相同的性质,由于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,同种物质的分子,性质是相同的。
4.原子的构成
质子: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
中子:不带电原子不带电
电子: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
5.原子与分子的异同
分子原子不同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,构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,化学反应前后并没变成其它原子相似点
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
水平、体积都很小,彼此间均有肯定间隔,处于永恒的运动中
同种分子性质相同,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
都具备类型和数目的意思
6.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:第一层低于2个,第二层低于8个;;最外层低于8个。每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个,即第一层低于2个,第二层低于8个,第三层低于18个;最外层电子数低于8个
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化学要点整理
1.原子的电子构型与周期的关系
每周期第一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式为ns1。每周期结尾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除
226He为1s外,其余为nsnp。He核外只有2个电子,只有1个s轨道,还未出现p轨道,所以第一周期结尾元素的电子排布跟其他周期不同。
一个能级组最多所容纳的电子数等于一个周期所包括的元素类型。但一个能级组未必全部是能量相同的能级,而是能量相近的能级。
2.元素周期表的分区
依据核外电子排布
①分区
原子结构与性质
②各区元素化学性质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特征
③若已知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,可直接判断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地方。如:某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为4s24p4,由此可知,该元素坐落于p区,为第四周期ⅥA族元素。即能层为其周期数,最外层电子数为其族序数,但应注意过渡元素的能层为其周期数,外围电子数应为其纵列数而不是其族序数。
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化学要点整理
1、硅元素:
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,在地壳中含量26.3%,次于氧。是一种亲氧元素,以熔点非常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于岩石、沙子和土壤中,占地壳水平90%以上。坐落于第3周期,第ⅣA族碳的下方。
Si对比C
最外层有4个电子,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。
2、二氧化硅
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,包含结晶形和无定形。石英是容易见到的结晶形二氧化硅,其中无色透明的就是水晶,具备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。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,基本单元是[SiO4],因此有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。
物理:熔点高、硬度大、不溶于水、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
化学:化学稳定性好、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,可以与强碱反应,是酸性氧化物,在肯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
SiO2+4HF==SiF4↑+2H2O
SiO2+CaO===CaSiO3
SiO2+2NaOH==Na2SiO3+H2O
不可以用玻璃瓶装HF,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。
3、硅酸
酸性非常弱溶解度非常小,因为SiO2不溶于水,硅酸应用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制得。
Na2SiO3+2HCl==H2SiO3↓+2NaCl
硅胶多孔疏松,可作干燥剂,催化剂的载体。
4、硅酸盐
硅酸盐是由硅、氧、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,分布广,结构复杂化学性质稳定。一般不溶于水。最典型的代表是硅酸钠Na2SiO3:可溶,其水溶液称作水玻璃和泡花碱,可作肥皂填料、木材防火剂和人造棉剂。常用硅酸盐商品:玻璃、陶瓷、水泥
5、硅单质
与碳相似,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。晶体硅结构像金刚石,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,熔点高,硬度大,较脆,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。是好的半导体,应用:半导体晶体管及芯片、光电池、
6、氯气
物理性质:黄绿色气体,有刺激性气味、可溶于水、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和固态。
制法:MnO2+4HClMnCl2+2H2O+Cl2
闻法: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,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。
化学性质:非常活泼,有毒,有氧化性,能与大部分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。也能与非金属反应:
2Na+Cl2===2NaCl2Fe+3Cl2===2FeCl3Cu+Cl2===CuCl2
Cl2+H2===2HCl现象:发出苍白色火焰,生成很多白雾。
燃烧可能没有氧气参加,物质并非只有在氧气中才能燃烧。燃烧的`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,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。
Cl2的作用:
①自来水杀菌消毒Cl2+H2O==HCl+HClO2HClO===2HCl+O2↑
1体积的水溶解2体积的氯气形成的溶液为氯水,为浅黄绿色。其中次氯酸HClO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,起主要的消毒漂白用途。次氯酸有弱酸性,不稳定,光照或加热分解,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。
②制漂白液、漂白粉和漂粉精
制漂白液Cl2+2NaOH=NaCl+NaClO+H2O,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稳定多,可长期存放制漂白粉和漂粉精2Cl2+2Ca2=CaCl2+Ca2+2H2O
③与有机物反应,是要紧的化学工业物质。
④用于提纯Si、Ge、Ti等半导体和钛
⑤有机化工:合成塑料、橡胶、人造纤维、农药、染料和药品